嫘祖诞生在四川盐亭古西陵的二十二条佐证
石 云 龙
【本文要旨】 《史记·五帝本纪》言:“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西陵在何处,没有言明。历代众说纷纭,造成的原因正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鲁谆2007年9月在河南省西平县嫘祖文化研讨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嫘祖与黄帝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由于年代久远,他们的出生地问题。见仁见智,难有定论,是完全正常的,也为我们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嫘祖和黄帝作为族团世袭的领袖,都经历了若干代的传承发展,又不断迁徙。嫘祖是历史上的蚕神行神,她的故里、陵墓、祭祀祠等文化遗址,多处并存,就不奇怪了。至于具体年代,孰先孰后,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是学术繁荣和文化普及的好现象,也促使大家进一步学习研究。”最终达到共识的目的。
至于见仁见智,为了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有定论,与会专家提出研究嫘祖、黄帝文化,必须遵循四条原则。即:必须是先秦以前就有其人名、地名;必须是先秦以前就有其史籍记载;必须有上古刻划文字符号,考古文物作支撑;必须是黄帝出生地轩辕之丘和嫘祖出生地西陵氏,远近要适宜。李学勤教授提出四条标准:“要有青铜器,要有文字,要有城市,要有能容五千人的祭祀场所”,否则是为杜撰臆造,再议论几千年也难定论。本文按照上述原则,盐亭是古西陵是嫘祖的诞生地,主要有以下先秦史籍和考古文物二十二条佐证。
一、唐代《嫘祖圣地碑》,佐证嫘祖诞生在四川古西陵今盐亭县。嫘祖是上古时期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元妃。唐人赵蕤虽不属先秦范畴,然而碑文的主要内涵来源于《史记》、《山海经》、《蜀王本纪》等大量的先秦史籍,应是信史。
唐开元间,著名经世家赵蕤为嫘祖撰写《嫘祖圣地碑》其文言: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尊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尤存。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上文精辟地总结了嫘祖的丰功伟绩,阐述了嫘祖的诞生地和归葬地在盐亭,盐亭是蚕丝生产的发源地,也是人类步入文明的门槛石。嫘祖尊为先蚕始于先秦史籍,尤以西汉时,在司马相如、司马迁、扬雄、刘向父子等史学家的影响下,祭祀先蚕更为盛行。东汉以后,因人为的偏见,祭祀的先蚕就不是嫘祖,据《汉书》今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从此否定嫘祖为先蚕,不仅如此,班固著《汉书》竟篡改了青阳不是嫘祖之子,巫为黄帝次妃方雷氏生青阳于鲁(今山东曲阜),意在东方另竖一面旗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否定黄帝和嫘祖早年在古蜀国的一切活动(具体事例待另文论述),到了唐朝撰写《反经》的隐士赵蕤,善直言的本性,在撰《嫘祖圣地碑》把嫘祖再次尊为先蚕,铭载于碑文。赵蕤其人虽不属先秦范畴,碑文的主要内涵来源於《史记》、《山海经》、《蜀王本纪》等大量的先秦史籍。
二、唐代盐亭《嫘祖圣地碑》的来历,最初第一次建碑,是嫘祖之子,青阳、昌意所立,或嫘祖之孙颛顼所立,距今大约4400余年
《圣地碑》言:“忆宫史,据前碑所志,补建于蜀王之先祖蚕丛,后文翁治蜀,大加阔筑;历经兵燹,已三缺三圆矣。”《嫘祖碑》已三缺三圆。首次建碑是谁呢?
按照伦常,自然是嫘祖的两个儿子青阳及昌意为母亲在青龙山修墓建碑。《蜀王本纪》记载:“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高阳,是为帝颛顼,颛顼封支庶于蜀,为蜀王蚕丛。”蚕丛是昌意次妃之子。后来为祖母嫘祖补建第一次墓碑。至西汉文翁治蜀,又为嫘祖补建第二次碑。到唐开元二十九年,隐士赵蕤再次在青龙山为嫘祖补撰建第三次墓碑,故称“嫘祖圣地碑”,已三缺三圆也。
三、《史记·五帝本纪》佐证黄帝嫘祖的长子青阳、诞生在蜀中,封侯于江水,即岷江的岷山今九寨沟黄龙寺一带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上文与嫘祖诞生地有关的关键词有:江水、若水、蜀山氏、轩辕之丘及西陵氏,它们究竟在何处?必须弄清楚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嫘祖故里西陵氏也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考其江水的地理位置,解铃仍须系铃人,仍须从《史记》中求江水所出。先秦史籍江、河、淮、济出自《史记·殷本纪》引《尚书》和《汤诰》云:禹东治江,北治济,西治河,南治淮,名叫四渎,四渎之名,是上古的专用辞,江指长江,或江水,济指济水,河指黄河,淮指淮河。《史记》全书有六十八个与江水有关的江字,然而只有二处是江水,如《史记·五帝本纪》第二页言:青阳降居江水,但没有言名此江水地理位置在何处。第二处江水,出现在《史记·封禅书》云:“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襄山也。岳山,岐山,吴山,鸿冢、渎山。渎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上文明确告诉人们渎山,就是古蜀之汶山,而汶山即今天的岷山.祭祀黄河的庙宇在临晋,祭祀沔水的庙宇在汉中,祭祀湫渊的庙宇的朝那,祭祀“江水”的庙宇在蜀山即岷山。《山海经》佐证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之丘在岷山,黄帝和嫘祖后来北赴中原抗击蚩尤,封其长子青阳留守在家乡的岷山为诸侯,岷山位于岷江流域,所以《史记》称青阳降居江水。此江水应是青阳降居江水的江水,地理位置在岷山。
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佐证黄帝嫘祖的次子昌意,诞生在蜀中,封侯于若水,即今雅砻江的攀枝花一带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汉景帝时,司马相如略定西夷。邛、莋、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还报天子,天子大说。”
上文大意是:汉景帝时,蜀中巨富,卓王孙的乘龙佳婿司马相如,事西夷有功,官拜中郎将,略定西夷,建节往使,治理今四川西昌东南部的古邛和今四川汉源县东部冉等地。该地的君主皆请为内臣。取消了关卡,西至大渡河的沫水,西昌区域的“若水”,南至今贵州遵义的牂柯。若水即今天的雅砻江,发源于甘肃玉树流经四川石渠、甘孜、西昌、攀枝花,与金沙江合。西昌、攀枝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黄帝之子昌意为诸侯之地。《水经注》记载:黄帝之子昌意降居若水为诸侯,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山海经》:南海之内黑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又云:灰野之山有树焉,青叶赤黄,名曰若木,出昆仑山西。故一百五十名家译《史记》,《索隐》称江水、若水皆在蜀。
五、《山海经·海内经》佐证,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与《世本》、《吕氏春秋》、《大戴礼·帝系篇》相同,应无异议
《山海经·海内经》云:“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晋·郭璞注:《世本》云:“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纍祖,产青阳及昌意。”《大戴记·帝系篇》:作嫘祖。《史记·五帝本纪》同。袁珂案《路史·后记五》: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祀先蚕。《索隐》云:“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若水在蜀,即封国也。
六、《史记·封禅书》佐证,嫘祖次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蜀山氏地理位置在四川岷山汶川一带
扬雄《说文解字》言:“蜀,桑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中像其身,蜀即是蚕,顾名思义,是指驯养桑蚕并利用桑蚕丝作为纺织原料的族群,蜀山氏的名称“以事为氏”传统命氏之法。意味着这支氏族已经站在了野蚕饲养起源的门坎之上。自古有伏羲化蚕、蜀山氏饲野蚕、嫘祖野蚕家养的传说。
蜀山是指今岷江上游的岷山,其地理位置在今四川茂县叠溪,与黄帝诞生地轩辕之丘同囿。自从黄帝、嫘祖其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颛顼,颛顼封父亲昌意次妃之子蚕丛于蜀,以后蜀山氏之名不再见称于世而蜀延续至今。《太平寰宇记》:“茂州石泉县下载:蜀山《史记》黄帝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盖此山也。”《益州记》载:“蜀山氏女所居,昌意妃也。”此与《史记》记载完全一致。
嫘祖为西陵氏之女,西陵在今四川省盐亭县,嫘祖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女,西陵氏与蜀山联姻婚嫁,嫘祖常到蜀山氏传授野蚕家养的技术,两地常来常往成为了家常事。
七、《史记·五帝本纪》佐证,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诞生在古蜀若水,今雅砻江攀枝花一带,1998年在盐边县发现红星遗址,皆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4000多年。应该是颛顼的出生地。颛顼后来继黄帝位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为其子昌意降居若水为诸侯,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大意是:黄帝正妃嫘祖生二子,长子名青阳,降居江水,为诸侯,江水方位在岷山。次子昌意降居在古若水,为诸侯,若水即今天的雅砻江,方位在今攀枝花一带。昌意娶蜀山氏女名叫昌仆,生子颛顼于若水。黄帝死了葬在桥山,其孙高阳立,为帝颛顼。
《水经注》若水注:“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也。”《山海经》曰:“南海之内,黑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又云:“灰野之山有树焉,青叶赤华,厥名若木,生昆仑山西,附西极也。”《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故屈原《离骚·天问》曰:“羲和未阳,若华何光星也。若水沿流,间关蜀土,黄帝子昌意降居斯水,为诸侯,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有圣德,二十登帝位,承黄帝位。”
《水经注》进一步说明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诞生于古蜀,以及若水与若木的关系。
一九九八年在盐边县发现红星遗址属新石器时期的遗址,距今大约4000多年,可能是昌意降居若水为诸侯的遗存。
八、《史记·五帝本纪》佐证,颛顼高阳氏驾崩,传位其叔父玄嚣青阳之孙帝喾高辛氏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经三战,然后得其志,代神农氏为黄帝。黄帝崩,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颛顼崩,而青阳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此语出自《帝系姓》。《帝系姓》出自孔子经典,是中国古代帝王传代系数,其中记述了黄帝系统与蜀山氏的关系。特别记述了黄帝居轩辕之丘, 《山海经》佐证黄帝居轩辕之丘,是黄帝的诞生地在古蜀岷山。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为诸侯。其一曰玄嚣,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经《史记》考证,江水在岷山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氏女,曰昌仆,产颛顼是为高阳。
这个古史系统在《五帝本纪》中得到传载,先秦史籍中,《吕氏春秋》、《世本》、《山海经》有同样记载,证明孔子所著《帝系姓》是信史,是古蜀文明的正能量。
可是《大戴礼·帝系篇》却说青阳降居泜水,泜水是古水在今河北省邢台。几千年来不知孰是也。据新近《维基百科全书》资料:西汉末年学者戴德将汉宣帝时刘向所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大戴礼记》篇幅中有《帝系篇》。后来其姪戴圣又将《大戴礼》简化删除,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成书于西汉末年,经过研究,推翻传说之政论,成书时间在东汉中期,刘向是汉宣帝时为谏议大夫,汉元帝时为中垒校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直到汉宣帝时才面世。司马迁已经死了几十年后,刘向才见到《史记》所载《帝系姓》,后来戴德把刘向所收集的130篇《礼记》和《帝系姓》一并载入《大戴礼·帝系篇》,按《维基百科全书》所言,是后世学者把青阳降居江水擅自篡改为河北泜水,象这样人为的偏见还枚不胜举。
九、蚕丛是昌意次妃之子,是颛顼同父异母之弟,诞生于蜀中,封为蜀侯,名曰蚕丛。蚕丛蜀王自颛顼帝起,至秦灭蜀止,历代蜀王在古蜀执政长达2060年之久,实属世上罕见
《华阳国志》引《蜀王本纪》云:“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为蚕丛,世为侯伯,历夏商周。”
所谓支庶:按西周的宗法制规定,正妻所生之子为嫡系,其他妻妾所生为庶系,长大后进行分离,因此庶系所繁衍的下代,就称为支庶子孙。所以说,蚕丛是昌意次妃之子,是颛顼同父异母的兄弟。诞生于古蜀,被封为蜀。名蚕丛,蜀侯。
所以蚕丛(蜀王)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因此《史记·三代世表》云:“蜀王(蚕丛)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于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后世耶!”所以说蚕丛蜀王是黄帝子孙。
蚕丛制所在何处,有人认为蚕丛建国在岷江上游一带,此说有待商榷,先从三星堆遗址说起,三星堆遗址分为四期,第一期与二、三、四期有明显区别,第一期遗址较原始、古老、粗劣,经专家考证属4500多年前是黄帝时期的遗存,与绵阳边堆山嫘祖遗址相近似,后来黄帝和嫘祖北上中原抗击蚩尤统一中原,第一期遗址神秘地消失了。后来颛顼封蚕丛为蜀侯,蚕丛在三星堆第一期遗址上建起了三星堆第二期遗址。建筑规模、出土的文物质量远远超越一期遗址。宋·朱熹、司马光合著《钢鑑》记载:“蜀之为国,肇自人皇,其始蚕丛、柏灌、鱼凫、三君各数百岁,蚕丛居瞿上,鱼凫始导江建蒲泽。”所言居“瞿上”。辞解:“今四川双流东,相传蚕丛氏所居。”所谓双流县东,正是广汉三星堆第二期遗址,是第一代蚕丛所居之地。蜀王蚕丛从公元前2375年至公元前316年,即至秦灭蜀止,历代蜀王执政长达2060年之久,实属世界罕见。经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代王朝,分别在成都平原建起了三星堆、宝墩、金沙、老棺山等遗址。从黄帝始经五代,遗存了举世瞩目的遗址。颛顼所封蚕丛为蜀侯,开始就居住在成都平原,留下了震惊中外的古蜀文明。
十、《山海经·海内经》赞扬古蜀王国都广之美,美哉都广天府,是黄帝嫘祖蚕丛美丽的故乡
《山海经·海内经》云:“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大意是:黄帝和嫘祖之后裔,蜀王蚕丛在成都平原的繁荣景象,帝尧时专门研究种植五谷的农师后稷就葬在这里,此地出产各种豆类和稻谷、高梁、小米,营养可口,气候温和,冬天夏都天可以播种,各种禾苗都可以生长,凤凰鸟欢乐地唱歌舞蹈,树梢上夏天结的果子冬天已经成熟了,草木丛生,树木茂盛,野兽成群,这里生长的草冬天都不会死。
美哉,都广天府,是黄帝、嫘祖、蚕丛美丽的故乡。
十一、《蜀王本纪》记载:大禹是黄帝嫘祖后裔,诞生在古蜀,今北川县,接舜帝位,国号夏后氏姒姓
《蜀王本纪》记载:“大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唐《正义》、《括地志》云:“茂州汶川县石纽山在县东七十三里。”《华阳国志》云:今夷人共营其地,方圆百里不敢居牧,至今尤不敢放六畜,按广柔隋改曰汶川。石纽地理位置,一说在汶川县飞沙关,一说在今北川县禹里乡,一说在今都江堰白龙池。三说都在蜀岷山范围,皆与《山海经》相符。绵阳市北川县很早就组建了大禹文化研究会。2014年10月27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与北川联合举办的,纪念禹生北川4134周年暨全国大禹文化研讨会在北川召开。大禹生于北川,既是嫘轩的后嗣,嫘祖诞生地在盐亭边界相邻应顺理成章,无可非议。
《蜀王本纪》又载:“轩嫘婚其族,大禹生其乡,彭祖育其山,王乔升其冈,井洛辉其上,岷嶓镇其域,华光表其阳,汶江出其北。”伟哉岷山,美哉西陵,轩辕、嫘祖鸾凤和鸣,乾坤合一,远近适宜。
十二、《山海经》条条经文佐证轩辕之丘在古蜀岷山。“江山之南棲为吉”,“江”指的是岷江,“山”指的是岷山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辕之国江山之南棲为吉,不寿者八百岁。”经文的关键词是“江山”二字,“江”指的是“岷江”,“山”指的是“岷山”。这条经文大意是,轩辕之丘位于岷江流域,岷山的南边,环境优美,没有凶夭,可以长寿,是人类居住的好地方。1992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九寨沟、黄龙寺一带。它是上古时期以天下为中心的部落联盟总部。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
史学大师袁柯注:《山海经》新释:《楚辞·天问1》云:“阻2穷3西征4,岩何越焉5?化为黄熊6,巫何活焉7?咸8播秬黍9,莆10雚11是营。何由12并投13,鲧疾修盈14?”此数语自来多不得其解,自唐兰《天问·阻穷西征新解》,谓“穷”即《山海经·海外西经》“穷山”鲧尸剖而生禹,其尸体遂化为黄熊而西征,被阻于穷山,率越岩而南,求治于诸巫,乃豁然贯通焉,鲧所被阻之“穷山”确即此“穷山”,故“穷山”就是“岷山”,千古之谜,一石击破井底天。
词解:1、《天问》:楚辞篇名,战国时屈原被放逐,彷徨山泽,作《天问》。2、阻:阻隔。3、穷:穷山,即岷山。4、西征:鲧被流逐羽山,传说人死后其魂要返故乡的岷山,故称西征。5、岩何越焉:古蜀国四周高山难越。6、黄熊:《国语》谓鲧为黄熊。7、巫:相传川东有十巫。8、咸:都。9、秬黍:黑黍籽可酿酒。10、莆:尧时吉祥瑞草。11、雚:芄兰。12、何由:为什么。13、并投:同四凶放流。14、修盈:恶贯满盈。
历代史家对屈原《天问》“阻穷西征”多有评说,如,释为白话文:鲧被放逐不准西行,高山峻岭怎么越?鲧为何要化黄熊?神巫为什么使他复活?鲧治水让人们种上了黑色的黍子。水边河畔长满了香花瑞草。鲧有功于民,为何仍然遭受驱逐同四凶一样摒弃?使他身后长背恶名呢?
上文说的是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对《山海经》记载的黄帝诞生地轩辕之丘在岷山的解释,可是二千多年来,此数语多不得其解,四川大学袁珂教授《山海经新解》于1980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因该书记载了黄帝延生在岷山,轰动了海内外。1981年3月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伊藤清司教授率研究生来成都访问,在锦江宾馆会晤袁珂教授,该《山海经新释》研究生人手一册。1984年4月法国雷卡·马蒂厄博士著《山海经译注》引袁珂《山海经新解》达六十余处,尤以《楚辞·天问》“阻穷西征”更为抢眼。台湾和韩国史学者相继来成都拜晤袁珂教授。
《山海经》几十条经文为黄帝出生地轩辕之丘在岷山的定位,给我们今天研究嫘祖诞生地在盐亭,与黄帝诞生地在岷山远近适宜,增添了正能量。
十三、《山海经·中次九经》佐证,黄帝在古蜀岷山茂县长大成人
《国语》云:“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姬水成,炎帝姜水成,成而异德。”历代史籍记载,姜水即岐水,在今陕西岐山县西,源出岐山,南流合横水入于雍,《水经注》岐水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因以姜为姓。历代史家认定炎帝诞生在姜水,今陕西宝鸡市有炎帝宫,是炎帝的出生地。
历代史籍记载黄帝诞生姬水,姬水在何处,史无记载。相传有人说姬水是洛水的支流,洛水有三条:
一是出陕西定边县入于渭。二是出陕西保安经洛阳入于河。此两水均无姬水的记载,更无先秦史籍记载黄帝诞生地的痕迹。东汉以后,由于人为的偏见,竟臆谓姬水是第一条洛水的支流,从此把黄帝早期活动地域认定在中国的西北。
三是被历代史学家遗忘了的第三条洛水却在古蜀,而且与黄帝诞生地轩辕之丘有密切关系。《山海经·中次九经》记载:“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其草多菊术。”“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历代注:1、女几之山,又名女纪山,女伎山,即今之章州,在今四川汶川东。2、洛水:沱江的上源之一,在今四川资阳注入沱江,在今四川泸州注入长江。
此洛水发源于黄帝出生地轩辕之丘有密切关系的茂县。流经绵竹县洛水镇,至广汉为石亭江,至金堂县为北河至简阳,资阳为沱江,汇于涪江,至重庆入于长江。皆洛水应是上古的姬水,黄帝生于轩辕之丘,而成长于同属一个区域的姬水,即茂县一带。
十四、《山海经》条条经文锁定黄帝之师歧伯诞生在古西陵嫘祖故里盐亭,歧伯是嫘祖与黄帝龙凤呈祥的媒介人
相传嫘祖是伏羲氏族的后裔,嫘祖的先祖沿汉水流域,逐渐迁移,进入今四川盐亭境内定居。嫘祖的母亲名岐娘,父亲名羲诚,黄帝之师岐伯是嫘祖的舅父,《山海经》记载,盐亭是岐伯诞生地。岐伯是黄帝的大臣,《黄帝内经》的作者是黄帝和岐伯,岐黄之术,岐伯是中医药的始祖。据传说:岐伯向黄帝献丝,是嫘祖与黄帝结合的媒人,故有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故事。
目前,岐伯故里全国有四说,陕西岐山说、甘肃庆阳说、四川盐亭说,尤以河南新密县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探索与发现》有岐伯宫。但三处均无上古典籍记载,唯盐亭有先秦史籍佐证。
《山海经·海外南经》:“岐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东。”不死民东,是指《大荒西经》轩辕之国在江山之南棲为吉。无凶夭可以长寿不死,故谓不死民在轩辕之国的东边,即岷山东,是岐舌国。岐舌国与嫘祖故里同囿,其地理位置正处在岷山的东面,故谓岐舌国在不死民东。故锁定岐舌国在盐亭应无可辩驳。历代注家把岐舌国注释为反舌国。反舌之辞出自《吕览·功名》言:“善为君者,蛮夷反舌,殊俗异习皆服之,德厚也。”大意是:南方持不同政见的民族,虽然风俗不同也会归顺臣服,是因为帝王德高望众施惠于民。遗憾,历代注家不知其意作了误导。正确的解释应是:“岐”是指居住在岐山黄帝之师的岐伯,“舌”是指岐伯的“舌头和舌尖”。因为岐伯用“舌头”尝百草,区分药味,又与黄帝以三寸之舌讲《内经》讲得唇干舌燥,故名岐舌国。
更为巧妙的是,《山海经》的作者,在《山海经·中次九经》中,以山势的走向从东向西依次表示岐伯故里在盐亭:第一座山,曰女几之山,方位在“岷山”东。第二座山曰岷山,江水出焉,方位在茂县。第三座山曰“高梁之山”,方位在今四川剑阁县一带,主峰为大剑山。第四座山曰“蛇山”,方位在今四川梓潼县与盐亭交界处。古有蜀王遗五丁迎五美女被压于蛇山。第五座山曰“岐山”,此岐山“注家”特别指出:“此岐山,当在今川北境内,与今陕西岐山的岐山为同名异山。”说明该岐山与黄帝元妃嫘祖所居住的嫘祖山同囿。盐亭有岐伯宫,岐伯庙,是黄帝之师岐伯所建立的岐舌国,均在古西陵盐亭县。
十五、盐亭嫘祖故里古西陵部落,是伏羲氏族的后裔,有上古时代的古碑为证,碑存北京博物馆。盐亭还有千年的民间传说印证
盐亭古西陵部落,是伏羲氏族嫘祖的先祖,从甘肃天水的嶓冢山沿汉水流域以游牧为生逐步南迁定居于古西陵盐亭。
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的《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一书的第四段,在文字的原始阶段一节里,对刻划符号有这样一段论述:“四川省盐亭县曾发现一块完整的界碑,上面刻划有五十多个文字符号,与陕西半坡村陶器刻划符号相类似。距今有5000-6000年的历史。”
“这方石碑刻划符号拓片(见拙著《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是我国最早收集甲骨文学者王襄从四川盐亭得来的。碑是清末四川盐亭出土,当地人称为‘界碑’,后遭兵灾而断,随着丢失了数十年。1929年才又发现,其文字不易辨认,下半漫灭。据川中老人说,古代民族杂居,可能是界碑之类。”这个碑的出现给嫘祖的祖先、伏羲氏族南迁、定居在盐亭有着密切关系。(图见拙著《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
几千年传说,嫘祖的父亲羲诚,母亲岐娘是岐伯的妹妹,岐伯是嫘祖的舅舅,是黄帝的大臣,都是伏羲的后代。嫘祖从小练八卦功夫。武艺超群。
十六、盐亭出土大量古桑化石,回溯古西陵嫘祖故里是世界丝绸的发源地。盐亭有八旬翁自建桑硅化石馆。现展于盐亭县城“嫘语轩”
盐亭《嫘祖圣地碑》云:“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有人质疑谓:《尚书·禹贡》九州,盐亭地处九州之一的梁州,为什么唯独梁州无丝织品贡献的记载呢?笔者石云龙为了证实《嫘祖圣地碑》的真实不巫,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盐亭的十几个乡镇寻掘了三百多块桑木化石,自建桑硅化石馆。《绵阳日报》、绵阳电视台、盐亭电视台作了报道。目前鉴于年龄已春秋高,把该化石全部捐献给盐亭县城《嫘语轩》继续展览。以兹确认嫘祖诞生在盐亭的佐证。(附电视台光盘)
十七、2014年在盐亭县城郊鳌鱼村发现夏朝遗址,填补了古西陵遗存的空白
近年来,盐亭县人民政府在县城郊区鳌鱼村开发西部花都和新农村建设挖房基时,挖掘出大批量的陶器碎片,有黄色、灰色和黑色,2014年5月为绵阳市考古工作队发现,经四川省考古专家鉴定为夏商遗址,面积达三万平方米。
据《绵阳晚报》记者报道称:该遗址距今约3500年至4000年,这时正值舜末夏朝初年。绵阳市考古工作队宋建民介绍在江油大涵洞曾出土了花边沿陶罐,在绵阳边堆山也发现同样器物。可以看出,与成都平原三星堆、宝墩遗址其特征相类似,距今约4500年。但到了商周突然消失,现在又在盐亭发现,填补了空白。
鳌鱼村位于盐亭县城郊区梓江河畔,与赵蕤故里白虎村紧紧相连。鳌鱼村遗址的发现和绵阳边堆山嫘祖时期的遗址融会贯通,再次证明《嫘祖圣地碑》记载:嫘祖诞生在盐亭,不是孤证。(附图片)
十八、古西陵盐亭出土祭天玉璧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嫘祖故里蒙子村大坡山祭祀坑中,发掘出八块完整的祭天玉璧,经考古专家鉴定是殷商时期的遗存,为平面图形,中间圆孔,规格大小不等,玉质为红、黄、绿、黑、白五色相融的透闪石软玉,与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金沙遗址相类似。与古蜀王国在蜀中繁荣昌盛的祭祀活动有密切关系。(图见拙著《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
十九、绵阳边堆山遗址,是嫘祖开辟的遗存,与三星堆黄帝一期遗址同时代
1952年修建宝成铁路,位于绵阳市涪城区新皂乡安昌江河畔,发现此处属新石器时代时期遗址,出土有石斧、石凿和灰黑陶片,以及二万多件土陶件和人工打磨的石器、骨器,一件翠绿色的残玉罐,十一件纺垂。经专家论证,边堆山文化是四川地区距今约4600年的遗址,与三星堆一期遗址同时代,属黄帝嫘祖时期的遗存。
二十、2014年在盐亭县城发掘出唐代铜蚕,说明历代蚕丛蜀王制金蚕、铜蚕,在蜀中延续几千年
宋《方舆胜览》载:“蜀王蚕从氏,距今4000余年,教人养蚕,作金蚕数千,家给一蚕。后聚而弗给,瘗之江上为蚕墓。”
金蚕作为始蚕的嫘祖族系的象征,如图腾崇拜之物一样神秘而神圣。1995年在金鸡镇发掘出一对金蚕铜蚕,仅隔10年于2014年4月,在盐亭老城区新东街原公安局处,绵阳市考古工作队发掘夫妻古坟墓,墓前方发现一根栩栩如生的黄铜蚕,这是嫘祖故里出现第三根金铜蚕,经专家鉴定为唐朝墓。这个时期正值李白之师、革命家赵蕤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在盐亭嫘祖墓地撰写《嫘祖圣地碑》之际,说明蚕从蜀王制定金蚕铜蚕以鼓励蚕丝的发展,在蜀中延续了几千年。(图见《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
二十一、四川广汉三星堆神奇青铜像,是蚕丛氏族祭祀先祖轩辕黄帝的象征
《金沙遗址与古蜀文明探析》作了最佳答案:“三星堆考古发现为我们了解殷商时期古蜀社会的祭祀活动、生活习俗、礼仪制度、科技文化以及古代蜀人的族属关系、精神观念。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像,铸造精美,形态各异,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神秘群体,是古蜀王国群巫集团的生动写照,其中最高大的青铜立人像,则可能是大巫或群巫之长,是蜀王蚕丛的象征。它们代表的应是古蜀族和古蜀国宗教首领阶层,同时也是古蜀国统治阶层的象征,既代表着神权,又是王权的化身。既有祭祀者的形象,又有被祭祀的祖先神祗和神灵偶像的神奇塑造,组成了具有浓郁古蜀特色的规模宏大的祭祀场面。”说明最高大的青铜立人像是蚕丛,他既代表神权,又代表王权,祭祀他的先祖。他的先祖是谁呢?大家知道,蚕丛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古蜀国人的先祖自然是黄帝。但遗憾的是,考古学家时至今日,还未与黄帝挂钩。其实《史记·三代世表》记载云:“蜀王,黄帝后世也。”早就有记载,因人为的偏见,被打入冷宫。
二十二、上古时代三星堆一期遗址,属龙山文化黄帝时期的遗址,二期遗址属第一代蚕丛蜀王时期遗址,第三期、四期遗址,是历代蚕丛蜀王的遗址,与成都平原古蜀文明发展的辉煌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星堆遗址面世后,引起史学界极大重视,各有论述.
其一,黄帝时期的遗址。有考古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共分四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是黄帝时期的遗址。但与第二、第三、第四期内涵不同,不应列入蜀文化,其实三星堆属一个地域概念,它既然是遗址的一个文化层,当然属于三星堆文化,其所以和二、三、四期差异较大。正说明有新的内外因素产生。原来正是黄帝部族从岷山迁移至成都平原,构建了原始简陋的三星堆第一期遗址,过去考古学家对一期遗址突然消失,认为是一个谜,其实应是黄帝构建的遗址。就在这时,西陵氏嫘祖部族,从盐亭嫘祖山迁移至绵阳边堆山,构建了边堆山文化遗址。
后来,黄帝和嫘祖北进中原抗击蚩尤,统一中原,封青阳于岷山为诸侯,为的是留守黄帝故里轩辕之丘。后来黄帝把青阳派遣到东方的曲阜为诸侯,即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县,发展蚕桑生产,青阳在东方建立了以鸟为图腾著名的鸟国。故《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清朝郝注云:“少昊即颛顼之世父,颛顼是其姪子,少昊就国,世姪同行也。”黄帝崩,其孙颛顼立,封其弟蚕丛于蜀为诸侯。从此蜀山氏转变为蚕丛氏,历经夏、商、周为侯伯。按宋朱熹、司马光合著《钢鑑》云:蜀之为国肇自人皇,其始蚕丛、柏灌、鱼凫、三君各数百岁,蚕丛居瞿上,鱼凫始导江,建蒲泽。所言蚕丛居“瞿上”辞解:“在今四川双流县东,相传蚕丛氏所居。”所谓双流县东,即是广汉三星堆第二期遗址,是第一代蚕丛所居之地。后来经历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四代王朝都住在成都平原。考古发现众多遗址如三星堆、宝墩、金沙、鱼凫、老棺山等都是从黄帝时期经五代蚕丛和蜀王遗留下来的遗址。颛顼所封的蜀侯蚕丛开始就居住在成都平原。
其二,李学勤教授在三星堆谈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主要是青铜器文化,历代史家认为与中原文化相类似,是谁影响谁,是史学家历来争辩的问题,然而李学勤教授1980年著《中国青铜器的奥秘》,1990年著《新出青铜器研究》,1996年著《中国青铜器概说》,非常重视青铜器的研究,所以李教授对三星堆文化作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如此评价对研究嫘祖文化会有裨益。
三星堆文化,实质是古蜀文化,李学勤教授对三星堆文化的评价,概括起来是三个突破。一个认识,一个谨慎。
第一个突破,首先他充分认识到《华阳国志》引《蜀王本纪》一开头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世为侯伯,历夏、商、周,这一点已经得到充分认识。史籍记载了黄帝与蜀山氏的关系,这在三星堆文化中有所反映,古蜀国的某些陶器形制和玉器形制与中原二星头文化(夏文化)有关,说明蜀国君主与中原传说的颛顼有关。”李学勤教授对《蜀王本纪》、《华阳国志》作了首肯存在的价值。所以有人认为古蜀文化的发展早於中原,夏文化的源头之一来自古蜀文化,因为夏禹诞生在古蜀。西汉蜀人扬雄所著《蜀王本纪》宋朝以前就失传了,《华阳国志》被人诬为伪史、霸史,打入了冷宫。现在为李学勤教授解冻了得到了首肯。
第二个突破,李学勤教授反复强调指出:“古蜀文化本身有着相对独立的起源,本身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虽然它是我们整个中华文明里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它有着相对独立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这一点,在考古发现研究方面已得到必要的考证。”李学勤教授所指出古蜀文化它有着相对独立的起源和发展,有一条脉络,也就是这条文化之根究竟是谁,截止此时此刻还没有人出来点明、摆上桌面。其实这个独立的起源,这条根非黄帝嫘祖莫属。
第三个突破,李教授讲:“三星堆这样的重要的、有相对独立起源的文化,放在更大的考古文化背景里面来认识,也不是仅仅看三星堆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对比和相互关系,而是要放在更大的背景里来看,这样才能看得更清楚。那就是我们把中国的古代文明年表与古埃及年表对比一下,古埃及年表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早的年表。其它都比不了,大家公认古代埃及是文明非常古老的国家,那么中国文明怎样呢?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从公元前1300年商朝武丁时开始呢?埃及古王国分三个大的时代,公元前2040年是中国夏朝尧时期至公元前1552年是中国殷商仲丁时期,这段时间是古埃及的极盛时期。我们发现的三星堆文化,如果说它的繁盛时期很明显的是以两个祭祀坑为代表,正是在商代的中期,是三星堆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说明三星堆文化与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最兴盛的古文化时期相当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像三星堆遗址,这么大规模的发现,这么古,规模这么大,完全可和世界考古史上一些重要的发现相比,比如像特洛伊或尼尼微的发现是完全可以相比的!可是这一点,由于种种的历史条件,在世界上对三星堆文化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笔者石云龙认为,一言一辟之,三星堆属西戎蛮夷之域,这顶黑帽子还未摘掉之前怎么能获如此殊荣呢?
一个认识:李学勤教授强调,中国的史学者应该对三星堆文化有较全面、客观的再认识、再了解,纠正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中原一元论的概念。
一个谨慎:李教授讲,三星堆文化实际是三星堆青铜器文化,可是李学勤教授在三星堆谈三星堆文化时,全篇二千五百字的讲话,只字未提青铜器文化,他讲到“三星堆文化里面,商代这一段,很清楚地看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这一点是不能够低估抹杀的。”他讲的本意是“三星堆文化里面的青铜器,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他为什么要把青铜器文化避开呢?因为三星堆考古发现,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同于中原文明的许多自身特点,规模宏大的三星堆城廓,大于早商都城,与中商都城不相上下,这说明古蜀王国非商王朝外服方国,因为殷商王朝内外服制有一个严格规定,方国都邑,必须小于王都,不能逾越,只能表明蜀国都制与商王朝都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政权体系。二者不存在隶属关系,也就没有权力大小的区别,在营建都邑的规模方面也就可以各行其是。如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层现出浓郁的古蜀特色,出自商殷时期或更前期,可是一位韩国史学家发表《巴蜀文化的地域差异》却说:“三星堆二期以前古蜀国没有发现红铜文化或初期青铜文化,这有可能是外部青铜文明的影响。”此说不实,是否定古蜀国文明是实。大家知道,青铜器是由铜、锡、铅锌融合而成,古蜀国的南面今天的云南省普朗地区盛产铜和锡著名于世,在蜀陇边界的甘肃省成县、徽县盛产铅锌和白银,笔者石云龙1990年在甘肃省成县开采铅锌矿达二年之久。人民群众特别是史学者对三星堆文明还有异议,三星堆的文明还未达成共识之前,李学勤教授为了避免扩大歧议对有关问题采取回避慎言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应该理解和支持。
2002年笔者石云龙的孙女石小玉绘画的嫘祖黄妃像,就是目前所使用的嫘祖像,由盐亭县文化旅游局刘世龙老师专程送到北京炎黄文化研究会,颁发了金质收藏证书(附图)。2009年2月石云龙和孙女石小玉合作编画的《中华之母大型画册》图文并茂精装本,为了请李学勤教授了解支持盐亭嫘祖文化研究情况,立即邮寄一册到北京,并写了汇报书信,该画册的内容是按照《嫘祖圣地碑》、《史记·五帝本纪》、《山海经》、《蜀王本纪》和嫘祖发明栽桑养蚕抽丝编绢的全过程,内容丰富。并请回信,3月中旬收到回信言:“石云龙先生:嫘祖画册收到知悉,望再接再励。李学勤于北京。”石云龙在李学勤教授的鼓励下,以此为座右铭,继续撰写一至十六论《山海经》佐证黄帝诞生地轩辕之丘在岷山、嫘祖诞生在川北盐亭县,说明李学勤教授和炎黄文化研究会,非常盼望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会能够举证,举世公认无可辩驳的先秦典籍硬件,证实嫘祖诞生在盐亭。
综上所述,上列文献、史料、史实等证据表明,盐亭是嫘祖故里,黄帝出生于岷山,嫘祖和黄帝联姻是真实的、合理的。
(尊敬的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编辑同志:当前正值全国各地争论嫘祖诞生地之际,嫘祖文化研究不是光说一些赞扬的政治口号,是要有内容充实的先秦典籍,是让全国史学家们搞研究看的,神话传说和嫘祖故事上不了台面。此材料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如有错误由作者自负,请不要随意删改,望全文使用。)
作者: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顾问
四川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顾问
2015年5月18日 初稿
2015年6月11日 定稿 作者石云龙
杨万忠修改 2015年6月3日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医道”栏目 第76期 2022.11.06
2022-11-05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党史” 第107期
2022-11-05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爱国光荣”栏目 2022.11.06
2022-11-05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我们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3期
2022-11-05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学习资料(第343期 )2022.11.06
2022-11-05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医道”栏目 第75期 2022.11.05
2022-11-04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党史” 第106期
2022-11-04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爱国光荣”栏目 2022.11.05
2022-11-04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我们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2期
2022-11-04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学习资料(第343期 )2022.11.05
2022-11-04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民生路6号 欢迎来电咨询
欧洲杯体育投注网的版权所有 欧洲杯体育投注网 copyright ©2016-2017 绵阳和谐人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备案号:粤icp备14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