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母亲嫘祖网-欧洲杯买球网址

 
您好!欢迎访问绵阳和谐人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绵阳和谐人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mianyang harmony life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儒家养生之道
      儒家养生思想由孔子奠基,孟子、荀子对其进行了阐发,其养生思想非常重视社会因素对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性,非常强调“礼”、道德修养和中庸之道在养生中的作用。

先秦儒家的养生思想为后世儒家养生之道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这个基本框架主要体现在身心共养观、动静结合观和重视养心、标举“中庸”、修德养生以及慎独、兴趣养生法等方面。

1、先秦儒家的养生观

1)身心共养的养生观

“形具而神生”,先秦道家明确地提出了形先神后的关系,主张形神结合、身心并修来养生。如儒家的开山者孔子一方面提出了“仁者寿”和“故大德……必得其寿”等命题,强调心理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孔子提倡饮食养生法,他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饮食养生法主要是保证身体的健康,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孔子本人是推崇身心共养的。

2)动静结合的养生观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先秦儒家养生强调身心共养来养生。如果说养心的关键是“静”,那么养身的关键则是“动”。如孔子就提倡“动静以义”的养生之道,在强调“仁者静”的同时,重视“动”的重要作用,其“射”、“御”等锻炼身体的内容教授弟子就是明证。

2、先秦儒家的养生原则

1)修德养心             

先秦儒家大都持“主心说”,在养生上主张养心为主,而养心又以修养高尚的品德为上。“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无忧”,正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坦荡荡”、“无忧”,所以他们一般长寿。这一点对后世养生影响深远且得到了现代相关研究的证明。

需要说明的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与道家不同。道家是出世的,对他们而言心情平静是道德的高级境界,而世俗的道德情感功利性太强,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出于人为,所以道家普遍反对这类道德情感。儒家是主张入世的,提倡带有功利性的道德情感。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以“礼”来约束言行,认为言行做到“中庸”就达到了道德的高级境界。

2)标举“中庸”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既然儒家认为“大德……必得其寿”,那么中庸就自然是儒家养生的指导原则了。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之道要求养生要适中,不能太过与不及。于是孔子对符合中庸之道的“中行”性格特别推崇:“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有“中行”性格的人,往往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中和”的状态,正如《中庸》所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先秦儒家的养生法

先秦儒家的养生方法大都围绕修德养性展开,具有鲜明的儒家特点。

1)节情寡欲法

儒家的开创者孔子倡导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养生,他认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的这种养生思想开创了后世阶段节欲养生的先河,继之者孟子在此基础上首次地提出了“养心莫善于寡欲”的养生主张。

2)修德养性法

积极入世的儒家特别强调“德”对养生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则主要的通过如下方面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孔子提倡礼以修德,他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即人只有克制自己的各种欲望,规范自己的各种言行,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才能实现“仁者寿”的目的。正因为此,孔子特别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孟子强调养生要善于保养“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而这种“气”要“配义与道”靠“直养”才能养成。只要具备了这种“气”,就能在生活中保持生活的自尊,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境界。

“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有礼,莫要得师”,孔子的另一继承者荀子一方面强调礼以修德要寻求老师的帮助,另一方面提出了善行以养气的主张,认为:“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这一点比比孔子的“四勿”、孟子的“配义与道”更具有操作性。

3)兴趣陶冶养生法

“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先秦大儒荀子早就意识到兴趣爱好对养生的重要作用。目前,老人的钓鱼、花草虫鱼养生等实际上正是荀子养生思想的具体体现。

4)慎独养生法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儒家提倡慎独。具体上养生上则要求我们即便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随意而为。只要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水平,也从而才能达到长寿的目的。

4、后世的补充与发展                  

积极入世的儒家养生思想与出世的道家养生思想既有共通点,又有明显的不同。当个人利益与家国利益相同时,儒家重养生,此时的一些思想与道家有些地方是想通的。但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儒家更为看中家国的利益,此时它更加强调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由于先秦儒家认为人生的首要价值就是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养生对形神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较少。为克服这一缺陷,秦汉以后的儒家积极借鉴道家、禅宗的思想,在养形与养神的关系、自然与养生的关系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儒家养生思想

网站地图